有拳友留言问:怎样开胯最快? 个人认为:绝大多数专门的开胯训练方法,都存在两个弊端: 一是开的不全面,几乎都是跟髋关节较劲,对胯上另外的几个关节如骶髂关节、骶尾关节以及耻骨联合作用有限或者无能为力。 二是开的方向和角度非常单一,不能全方位活化髋关节。 所以,专门训练开胯,效果会有,但效率很低。(对开胯的概念有疑问的,阅读文章《从脚到头说太极(二)传拳不传……?》) 那么,全面、高效的方法是什么? 练拳! 拳架套路当中包含各种方向角度的开胯运动,严格按照规范练习,开胯指日可待。 如何操作呢? 1.固膝定脚 胯不开,第一个元凶是膝和踝,许多人练拳时摇来晃去,膝和踝关节太勤快,动个不停,造就了胯的懒惰。 不信? 我们做个小游戏, 第一步,挖一个深坑。 第二步,跳进去。 第三步,埋土到大腿 第四步,转个身……转不动?使劲!动了没?是不是在动胯? 不明白?继续填土,直到明白为止。 限制脚和膝盖的活动范围,可以迫使胯上各关节加大活动范围! 所以,固定脚和膝盖是开胯的第一原则。 脚如何固定呢? 按陈照奎前辈的说法,就是脚落地生根,不拧搓,不拔根(脚后跟离地),不喝风(脚两侧离地),还不明白的话,就用胶水把脚粘到地上体会一下。 膝盖如何固定呢?要向外微微撑住,时刻保持圆裆状态。请注意,这里说的固定,不是完全不动,在保持圆裆的状态下微动。参考文章《开胯炼丹田“16字”详解,第三点你可能头回听说》 2.重心多移 无论是向哪个方向开步,一定要多移重心。 什么是多移?就是移到最大范围,感觉承受不了为止。 只有尽可能多移,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胯上关节的活动范围。 但是,多移重心有三个前提不得违背:一是固膝定脚,二是立身中正,三是裆的运行路线要接近直线。参考文章《练太极拳,你一定要知裆运行的秘密》 3.两脚平行 两脚一定要平行! 一定要平行! 一定要平行! 实在做不到怎么办?大概平行! 为什么反复强调这一点? 为了开裆!绝大多数人都是外八字,前裆常开而后裆不常开,所以陈氏太极拳有“前开三尺,不如后开一线”之说。 4.横向开步脚要齐,纵向开步要控制角度 左右横向开步时,两脚尖要在一条直线上(说两脚跟也行,只是没有脚尖方便观察),这是为什么? 见过螃蟹爬行吗?如果螃蟹要开胯完全可以无视这一条。 在日常走路时,我们都是前后迈步,所以髋关节在前后方向上的活动已经不少了,所以在练拳时要刻意加强有左右(横向)上的活动。 前后开步也是同样道理,一定要有一定的横开角度,控制在35度到50度之间比较理想。参考《这样的猫步,不如不练》 5.立身中正 开胯,是一种骨骼的相对运动。什么是相对运动?就是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连续变动。 髋关节由髋骨、股骨构成,想要拉开活化髋关节,要么髋骨A静止,股骨B运动,要么股骨B静止,髋骨A运动,二者相对位置变化越大,则开胯的效果越好, 保持上半身的不偏不倚,就能确保髋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,腿向四面八方运动时,股骨相对于髋骨的位移就大,拉开活化髋关节的效果最佳。 如果上半身摇来晃去,倾斜歪扭,髋骨和股骨的相对位移会减少很多,开胯的效率自然随之降低。具体有哪些表现呢?参考文章《练太极拳胯不开,跟“不自觉偷懒”有关》 6.低架 从理论上讲,架子越低,髋关节的受力和活动范围也会越大,可以促进开胯。 但是,采用这种方式有一定风险,要握好两点:一是臀部不能低于膝盖,二是一定要遵循固膝定脚的原则。如果做不到,不但起不到好的开胯效果,反而会伤害膝盖。此外,年长者不宜。 7.相信照做,贯穿始终 这也算一条? 对! 而且,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条。 方法有了却不照办,没有效果就谁也怨不得了。 |